关键词:
全国招教 2018
备考推荐: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协议班
点击加群:教师招聘交流群(群内定期分享招教学习资料、发布考试新信息)
一、单选
1.审美活动中突出、活跃的心理因素是( )A.感知B.记忆C.思维D.情感2.熟练地骑车、打毛衣是( )A.有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无意注意D.不随意注意3.在中小学生的注意发展中,小学低年级学生的( )占主导地位。A.随意后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注意D.无目的注意4.在注视飞速开过的火车之后,会觉得附近的树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是( )A.诱发运动B.动景运动C.自主运动D.运动后效5.以下情况体现了注意选择性的是( )A.小明逛商场只看玩具B.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上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C.妈妈边打毛衣边看电视D.爸爸陪小明看完电视后去看书6.“舌尖现象”可以用( )来解释。A.消退说B.干扰说C.压抑说D.提取失败说7.( )的视觉敏感发展到一生中的高水平。A.小学生B.中学生C.大学生D.成人8.“一叶知秋”说明了知觉具有( )特性。A.选择性 B.整体性C.理解性 D.恒常性9.下列关于错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感觉B.错觉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个人心理的原因C.错觉不存在个体差异D.错觉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来纠正的10.“浮想联翩”属于( )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有意后想象D.幻想二、多选1.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有( )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方法扩散D.形态扩散E.创造发明课2.想象与表象的区别就在于( )A.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B.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C.表象并没有创造出新的形象,因此它属于记忆的范畴D.想象是新形象的创造,所以属于思维的范畴E.表象就是想象3.联想回忆的规律有( )A.接近律B.相似律C.对比律D.因果律E.准备律4.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语言传授可以学习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常识,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运用。这种对知识的记忆是( )A.语义记忆B.情境记忆C.程序性记忆D.陈述性记忆E.长时记忆5.下列属于表象基本特征的是( )A.直观性B.概括性C.整体性D.可操作性E.理解性三、判断1.依照知觉对象的性质不同,可以将知觉分为对他人知觉和对物知觉。( )2.内部言语具有隐蔽性和完整性。( )3.人们看到月亮在动,云是静止的,属于知觉现象中的自主运动。( )4.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有效增强记忆。( )5.概念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形成的。( )四、简答1.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2.简述联想的主要规律。五、案例分析题战国时期,孙膑初到魏国,魏王要考查一下他的本事。一天,魏王召集众臣,当面考查孙膑的智谋。魏王对孙膑说:“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从座位上下来吗?”庞涓出谋说:“可在大王座位下边生起火来。”魏王说:“不可取。”孙膑捻捻胡须道:“大王坐在上边嘛,我是没有办法让大王下来的。”魏王问:“那你怎么办?”孙膑道:“如果大王在下边,我却有办法让大王坐上去。”魏王得意洋洋地说:“那好,”就从座位上走了下来,“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办法让我坐上去。”周围的群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也嘲笑孙膑无能。忽然,孙膑却哈哈大笑起来,说:“我虽然无法让大王坐上去,却已经让大王从座位上下来了。”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对孙膑的才华连连称赞。请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这则历史故事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1.D【解析】感知是美感的出发点和归宿;想像是美感的枢纽和载体;情感是美感的中介和动力;理解是美感的指导和规范。审美情感又是审美心理中活跃的因素,它广泛地渗入其他心理因素之中,使整个审美进程浸染着情感色彩。2.B【解析】熟练地骑车、打毛衣有自觉目的,但是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因此是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3.B【解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即不随意注意占主导地位。4.D【解析】运动后效是指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题干所述是运动后效的典型实例。5.A【解析】B项体现了注意的稳定性;C项体现的是注意的分配;D项体现了注意的转移;A项中小明在逛商场过程中只看玩具,而避开其他与之无关的各种刺激,这体现了注意的选择性。所以,答案选A项。6.D【解析】提取失败说认为,遗忘是一时难以提取出需要的信息,遗忘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编码不准确,失去了检索线索或线索错误。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寻,所需要的信息就能提取出来。7.B【解析】中学生的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区别颜色的精确性明显提高,视觉敏感发展到一生中的高水平,即达到或超过成人水平。8.B【解析】一叶知秋的意思是: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它体现了知觉的整体性。9.C【解析】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不是通过主观努力就可以纠正的。产生错觉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既有生理的原因,也有心理的原因。10.A【解析】“浮想联翩”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因此是无意想象。二、多选1.ABCD【解析】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形态扩散等。2.ABCD【解析】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和想象时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属不同的心理范畴,不能等同。3.ABCD【解析】略。4.ADE【解析】要注意区分各种记忆分类的含义,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主要是语义记忆和陈述性记忆,而题目强调在以后的生活中运用,这是长时记忆的过程。5.ABD【解析】表象的基本特征是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三、判断1.√【解析】根据人脑反映的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对别人、对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也叫社会认知。2.错【解析】内部言语具有隐蔽性和简略性。3.错【解析】由于云的运动而使本来静止的月亮产生运动的印象,属于诱导运动。4.√【解析】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可以更好地提高记忆效果。5.√【解析】概念是在对表象进行加工、抽象和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四、简答1.(1)客观方面:①刺激物的绝对强度;②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也即差异律;③对象的活动性,也即活动律;④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也容易引起学生优先知觉。此外,还有组合律,即知觉对图形的组织原则。(2)主观方面:①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②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③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定势与情绪状态等。2.(1)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做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从认知角度讲,晕轮效应仅仅抓住并根据事物的个别特征而对事物的本质或全部特征下结论,是很片面的,往往会发生以偏概全的错误。(2)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晕轮效应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教师掌握学生的信息很少而做出总体判断的结果,它使教师难以正确地了解学生和公正地评价学生。克服晕轮效应的关键是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实事求是、全面地掌握学生的信息,切忌一叶障目。五、案例分析这则故事中,孙膑很好地运用了发散思维,较容易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在解决问题时,人们往往按常规方式去思考,使得问题难以解决。如果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那么可能就会求得多种答案。这种思维就是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以发散思维为。孙膑之所以聪明,这与他善于“变通”的思维品质是分不开的。一般人都从“如何使魏王从座位上下来”这一方面去思考,而孙膑则能从“让魏王坐上去”来逆向思维,从而巧妙地解决了问题。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即从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流畅性入手,逐渐养成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的学习更具创造性。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 公告资讯
- 学习答疑
- 1对1指导
- 笔试资料
- 面试技巧
- 公开讲座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